西丁卡片摘抄

1. 写写画画是一件乐事,可以陶冶性灵,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对那些修身养性的老人而言,我却没有这个福分。我总觉得干我们这一行,是在卧薪尝胆。
2. 我的画室取名“寻无斋”,寻就是寻找,无就是没有,既然没有你还寻什么?!我说因为没有我才去寻,寻到了,就有了嘛!
3. 看准了的路,要一意孤行,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独到见解的人是固执的。
4. 古语云:“集百家之长”此法固然高超,但却是人家的货色,别人的精华,却没有自己的东西,再好也是人家的。而艺术之稀缺者乃百家之无也。
5. 一天,我们一家四口,夫人和两个儿子在家闲聊,我突发奇想搞起了「民意测验」,我说:如果咱们家失火了,首先,应该抢什么东西出来?大家停了片刻,不约而同的喊出了两个字「照片」。因为我们家喜欢照相,光相册就好几十本,还不算未入册的,记录了我们家几十年过去的时光,只有它是我家最宝贵的东西,如果毁了是无法弥补的,至于财物将来是可以挣的、可以买的。但时光的印记是挣不来,买不来的。  
6. 关于画派,中外都有过各种画派之说,由于画界因见解不一、风格各异、地域不同等等因素形成了各种画派。所谓画派必然有人倡导,有粉丝拥戴才流传开来,有实体者并不多见,大多只是泛指,他们并没有纲领性文件,没有实际的组织,结构松散,而且有许多都是别人、后人送的名称,难以准确界定,说说而已,不能过份认真。以清代扬州八怪为例,他原本是一些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来到扬州,正统派的画家称他们为“怪”。具体指哪八位画家说法也不一。他们画风对画界产生不小的影响。扬州八怪这几个字是后人送给他们的。以长安画派来说,当初是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一批驻会画家,他们的习作去外地展览,很有特色,外地画家说他们是“长安画派”,这些画家并没有自称“长安画派”的,而且他们的画风各异,也没有什么派长之类的领导。我总觉得画画是个人的事情,不是群体的事情,没有必要结派,要强拉在一起,反而出现弊端,它能磨灭个性的特质,对艺术创新、百花齐放没有好处。  
7. 画要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冲击观者的眼球,使他眼前一亮,吸引他不得不过来看你,而且使他仔细把你看下去,把你看个够,这种画才叫“力作”,这种力作不在于你画画用了多大力气,而在于你这张画产生了多大张力,把观者拉过来,自觉地,欣然地欣赏你。而且这种吸引力不同于看文字的东西,要看到精彩处才能吸住观者。而画必须一打眼就能把你吸住。
8.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它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美籍阿拉伯作家 纪伯伦 诗句)在患难中的知交是刻骨明心的,怎能忘记。  
9. 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没有笑一笑,那你这天就真白活了。”希望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不要白活。  
10. 一个百岁高龄的孕妇,已经八十多年还不出生,只好进行破腹,开刀以后是双胞胎,是两个白胡子老头。这个老头说:你先请!那个老头说:你先请!非常礼貌地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出来。这个笑话是我在上海听漫画家方成讲的。一九九二年应某单位邀请去云南昆明,有一天在车上,大家都讲笑话,我讲了这个笑话后,美术理论大家邵大箴说,这个笑话最好。
11. 我的好友著名文学评论家包立民编著的《百美图》收集了一百多名画家的自画像,和画家自书的座右铭,还有包立民自写的与每一位画家交往的文章。这样的编排组合成书,很有创意,可读性很强,是一本很精彩的有趣的读物,我很喜欢。 把书翻读后,我注意到一点,有不少画家的自画像很精彩,既像他本人,又画得很传神。但也有不少画家的自画像不像他本人,画家画别人都很像,画自己反而画得不像,我很纳闷。不过我想也难怪,一些画家从来无意要“表现自己”,没有研究过自己,没有画过自己,这次提出“自画像”这道难题确实把自己难倒了,不好交卷了。 很多人常常忘掉自己,忘掉要研究自己,对自己很不了解,不研究自己的长项要把路走错;不研究自己的能量要把位置摆错;不研究自己的病况要把药吃错;不研究自己的长相要把像画错,所谓要有自知之明也。
12. 关于国画大师传人之说。我见到某报载中国有名的国画大师传人是他的嫡孙,我就奇怪了,难道国画艺术是可以通过生理遗传的么?又见到某省卫视,长时间地多次的专栏介绍我国十多位国画大师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等的传人在电视上作画,我看这些传人都很年轻,可能连这些大师都没有见过,怎么就成传人了。而且还把这些传人也叫“大师”,难以置信。艺术不是技术,艺术最大特征是个性,艺术个性是不可传人的。这些大画家的艺术个性都很鲜明,都是个人特有素质形成的精神现象。所谓“个性”就是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有一无二,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例如出现齐白石第二,那肯定是假的。据我了解,这些大画家都有过学生,关门弟子向他们学习画艺,但没有一个敢自称是“传人”的,这些学生学的是老师怎样形成鲜明个性的艺术精神,而不是学老师形成鲜明个性的艺术形式,这学生都没学老师的“个性”,而是根据自身的个性走自己的路,和老师拉开很大距离,风格各易。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规律的自然现象。就拿京剧艺术而论,如“四大名旦”与他们的老师:谭派、马派、裘派、言派与他们的学生,到后来学生都根据自己素质形成自己的艺术,没有一个完全照搬老师的,照搬也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13. “不管你有再多的钱,你不花,不是你的钱。”据说此话是佛学学者赵朴初所言。这正如你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你没有作品、没有表述,才华就不是你的。
14.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汉书
15. 宁过独木桥,不走阳关道。独木桥难行,但碰不到别人。阳关道虽宽,但容易和别人“撞车”。故独木桥乃艺术个性形成之康庄大道也。
16. 无论做什么工作,大致最初是陌生的,一无所知的,一知半解的。当进入工作后,方知举步维艰,重重受阻,只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历尽艰辛,跌宕起伏,吸取经验教训才化险为夷。此时才把握住工作的脉搏,运筹帷幄,一路顺风,蒸蒸日上,直到瓜熟蒂落,取得成功。只有当你能闭着眼睛把事情做好,到了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地步,你才能获得不为工作所困的自由和解放。如华人大侦探李昌钰所说:「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玩。」就是我们俗话所说:把工作「玩转了」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不少的人是无缘的。
17. 画画是给谁看的?说到底是给知音的人看的。世上这么多人能看到我画的人,有限的很,就是中国第一大名家齐白石也只是一部分人看过他的画,不要把我们这个行业说的多么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奢望,很多人看到我的画,亦或有缘来相会,看到我的画,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一扫而过,引不起他的关注,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没有反应,只一部人对我的画产生兴趣,看懂了我的画,喜欢我的画,这就是我的知音,我一辈子为画而绞尽脑汁,刻苦钻研,耗尽我一生精力是为他们在画画,使他们赏心悦目我心满意足了,就算我没有白费劲了。当然还有一些人对我的画持批评态度,看到我的不足或错误,这也是我的知音,因我的画从来就不是完美的,我也画不出完美的画来。
18. 我很喜欢瀑布,特别是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又高又宽从天而降,令人振撼。二零一四年,我去了陕西壶口瀑布,离瀑布不远就听到怒吼的巨大的瀑布声,我抬头寻找怎么也找不到瀑布在那里,到了跟前才看到这个瀑布与众不同。在我平视的眼前宽大的黄河水,被两面狭谷挤压在不宽的岩石中向更低的峡谷中冲去。而且受到谷中多种岩石的阻挡,形成多种多样的撞击现象。汹猛之势,叹为观止。接待部门要我题字,以留念。我即写下“观壶口瀑布不在于高度与宽度,而在于猛度”。
19.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请教文学家季羡林,关于如何说话问题。季说:“说话注意两条就行,第一绝不说假话,第二真话不能全说。”精辟!真话不能全说,这不是不诚实,应理性对待,当说的说,不当说的不说。口无遮拦,那不成了傻子了。绝不说假话很对,但也不尽然。如一老人病重,儿子出了车祸,就不能告诉他真话,以免刺激造成更大不幸。这所谓“美丽的谎言”是也。
20.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有理。难道艺高人胆小,就没理吗?著名画家方成在郑州时当面给我写了一个条幅:“艺高人胆小”。我非常欣赏。你见过那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关键决策时的沉着冷静吗?你见过那个老中医在下药时的凝重审慎吗?你见过那个文学家在一个字面前反复推敲吗?他们艺高但都非常小心。因为老经验和新的情况之间是有距离的。世界上绝对相同的东西也是没有的,新的情况产生要考虑和老情况有什么不同。不能胆大妄为。
21. 应该说每个画家都有自身的个性,但每个画家的艺术作品的个性,是靠自己艺术创造得来的,如果在艺术上一味临摹,因袭别人的艺术,没有自身的艺术创造,那必然与别的画家雷同,而被别人艺术个性所俘虏,看不出有什么自身创造的艺术。有人说:「小个性是小艺术家,大个性是大艺术家,没有个性不是艺术家」,此话不无道理,通观古今中外,艺术界凡是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其个性,特别是那些大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其鲜明的独特个性,为世人所折服,一些画家如果缺少创造,很难摆脱一般化、概念化和平庸的束缚。
22. 有的人写的字,大家都不认识,问他自己,自己也不认识。胡适先生说:“写字叫人认不得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提到道德高度真精彩。
23. 李有行先生是我在成都艺专上学时的老师,他是早年一批去法国勤工俭学,对中国产生不小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回国后创建四川艺专,他任校长,他是把水粉画传入中国的先驱者。他有两件事,我现在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其一,他有一句名言:“经意于不经意中“。看一幅画觉得画家是不经意,随意中画出来的,轻松潇洒,生动而不刻意,这是高水平的画家才能得到的高境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恰恰是画家经意地刻意的追求,怎样才能画出不经意的画面,这也意味着要把功夫下在不“经意”上。这句精辟的话语使我终身受益,这个概念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其二,“习墨如金”这是李先生个人的绝技,也是他的本领,他画一幅写生风景或静物,画画完了,盘中颜色也用完了,洗盘收笔,这太神奇了。他是我的恩师,我受他教导不少,他晚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为此落泪,为他不平。
24. 在微信上见到百岁作家杨绛《一百岁感言》:“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杨先生百年修炼的大彻大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真理在杨先生这里。  
25.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扁鹊语
26.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  ——季羡林
27. 灵感是给有心人准备的,艺术创作渴求灵感,科学发明也学要灵感,灵感是一种来自心田的突然感悟,它像突然闪亮的火花使你豁然开朗,久困不解的难题迎刃而解,这种精神现象是给有心人准备的。如果你是无心人,你没有想要什么?那么什么灵感也不会找你的。
28. 有人见我画没骨人物,就告诫我说:没骨人物难度很大,古今画家画没骨人物的没有几个,画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我想这也是。这样说来,这没骨画法似乎成了禁区了,但我偏爱这种画法,我想我必须去闯这个所谓的禁区,不闯不甘心,我坚定不移,哪怕头破血流,体无完肤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没骨人物殉道。终身不悔。
29. 观好友著名国画家李世南的作品我似乎觉得他还是个“数学家”,加减乘除都在运用。加到满纸笔墨,减至寥寥几笔,乘成夸张变形,除尽一切闲杂。不可不叹精通“数学”矣。  
30. 文艺创作上我佩服一挥而就、出口成章、七步一诗的天才。我更看重百炼成钢、修炼成仙、铁杵磨针的“笨”举。
31. 徐悲鸿和入门弟子刘勃舒的佳话在几十年前美术界就几乎无人不知了。近日著名作家画家鲁光先生在报上介绍刘勃舒的专版。其中刊载有刘勃舒十三岁时学老师画的马,学得很像。还刊载刘勃舒几十年后画的群马。看来刘勃舒向徐悲鸿学画的马,愈学愈不像老师的马了。还用书法用笔入画画马,

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笔头的记性胜过脑子的记性。所以我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想记在卡片上或画在卡片上。我把记事本速写本变成约9cm x 12cm的小卡片,随身携带随时记下来,方便多了。我所记的东西我自认为最低要求是要出点“彩”的,当然“精彩”的更要记下来。